宝视来
明基
鸿合
当前位置:中国数字视听网首页 > 投影屏幕 > 观察 > 正文
快速搜索:

影院投资“热潮”或引发新一轮产业泡沫

2012年07月16日 11:01  来源:中国数字视听网  字体【   

开源还是节流

只是,在电影院疯狂投资背后,谁会是最后买单者?

一家近期决定放弃上海松江地区某商业广场1600平方米电影院项目的投资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促使他们打退堂鼓的原因,是听说周边地段还要兴建几家电影院,而且建筑面积与规格比他们更高。

“1600平方米只能建设5-6个放映厅,装修受到面积约束,又难以做到奢华时尚,很难和10个放映厅的电影院竞争。”这位负责人向记者道出电影院比邻竞争的黄金法则:除非在这个地点占据放映品质的制高点,并拥有最大数量的放映厅能灵活引进不同风格类型的热门影片,否则很容易被淘汰。但他也知道,部分“自作精明”的电影院投资者并不是指望电影院经营盈利,他们的如意算盘是趁着大型电影院线银幕扩张,先圈地占据当地电影票房份额,再择机将电影院高价卖出,或按高租金转给院线经营。

但是,今年收紧的银根意外打碎了他们的梦想。

受困融资压力,部分地产开发商的院线投资扩张步伐正悄然放缓。即使仍在跑马圈地的院线,也多数持观望态度——他们会先观察电影院的票房收入是否持续增长,及周边院线投资建设计划,再决定是否出手投资收购。面对单块银幕票房开始下滑的经营窘境,各大院线经营方不得不在扩张与营收效益间努力找到平衡点。

譬如,脱胎于万达自有商业地产、拥有数百块银幕的万达院线,就通过内部调配资金,用一些电影院的盈利补贴新建电影院初期经营亏损,化解单块银幕票房收入下滑的困境。

“但万达院线的竞争优势,还在于它的规模效应。”一位了解万达院线商业模式的人士透露,如苏宁易购与万达院线签订过一份贴片广告的年度合同,即苏宁易购的相关广告能在万达院线旗下几乎所有屏幕放映,扩大广告传播范围与影响力。更重要的,按照商业地产界流行的1:15经营模式,即电影院收入1元,可带动商场整体收入15元,万达院线给万达商业广场做出了收入贡献,由此获得的经营收入分成,或许能帮助万达院线避开银幕票房下滑的行业尴尬。

“但在疯建电影院后,电影票价格战、片源争夺已不可避免。尤其是大城市CBD地段可能云集数家电影院,部分影院之间的步行速度不超过10分钟,高密度的影院分布状况必然分流大量观众。”在王刚看来,等待电影院投资方的,将是无休止的“生存竞争”。

对于影院投资方而言,要生存,开源还是节流,这是个问题。

前者,成为绝大多数影院的选择。为了提高消费者体验的满意度,各家影院花大价钱引入3D、IMAX等新技术,并提升服务标准。甚至北京UME华星影院成立之初曾耗资十几万元从国外进口爆米花机,连玉米粒、焦糖、油料甚至包装桶都要进口。

“UME一直致力于树立国内电影院服务的标杆,通过标准化的服务,能吸引到更多观众。”在一位影院投资方看来,这套高投入换来高产出的做法,随着越来越多影院投资方的“模仿”,正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

“只看到投入不得不加大,但产出却见不到水涨船高。”王刚透露,当电影院按五星级标准建造时,平均一个座位的投资成本已从几年前的8000元涨到了2万元左右,一个电影院按1400个座位计算,投资成本近3000多万元,能在5-8年收回成本,算是幸运。

但记者从多位影院投资方了解到,其实比拼影院服务品质之外,真正能决定影院在激烈竞争中存活的关键,是管理成本能否压低。

以一家管理20-30个放映厅,每天需要排映165场电影的AMC大型影院为例,仅由4-6个放映技师轮流操作,在票房淡季放映员可能被缩减至2-3人,让影院如此高效的原因,则是AMC影院采用的是大盘放映机的管理模式,只要排片人员将影片放映时间准确无误地输入到计算机,30个厅、165场的放映排序管理问题便迎刃而解。这让AMC能以低票价争取更多观众。

“但在国内,同等规模影院管理运营要达到这样的水准并不容易。”孙航宇透露,一个中型影院的工作人员约需要20人,随着院线投资扩张过快,部分影院存在人手不足或者人才流动率高的问题,导致运营管理成本普遍较高,“一家新电影院最先两三年的票房收入,在和片方分完账,交完房租、物业费后,可能是入不敷出。现在很多投资者只能拿时间换空间,寄希望二三线城市票房能够忽然发力大幅上涨,让他们有解套机会。”

只是,“靠天吃饭”能否成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却是未知数。

上一页123下一页
本文导航
MAXHUB
索尼
快捷
产品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