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
鸿合
爱鑫微
当前位置:中国数字视听网首页 > 电子白板 > 观察 > 正文
快速搜索:

变局中的触摸屏产业发展诱因2014怎突破

2014年08月04日 09:25  来源:中国数字视听网  字体【   

【中国数字视听网讯】回顾整个2013年,各行各业中,最为动荡、始终处于变局中的行业非触摸屏行业莫属。行业内传出企业间的并购、转售、倒闭、扩产/缩产等信息不断。触摸屏产业犹如一泓湖水,新入者、出局者以及兼并者正激荡着行业不断地发展。其特点是触摸屏行业资源越发集中,龙头企业的规模日益强大。

商场如战场,得市场者得天下,而大陆市场始终都是全球触摸屏企业不可忽视的战略要地。据统计,大陆加工的各类整机如电视、显示器、笔记本、手机等产量已占全球50%以上,对拉动触摸屏产业的发展非常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显示面板产业重心逐渐转移到大陆,作为上游的触摸屏产业重心近几年也加快转移到大陆,台湾曾作为全球主要的触摸屏产区,全球份额正逐渐下跌,此消彼长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在触摸屏行业中,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始终谨慎地观察触控技术的走向,恐惧慢人一拍。触摸屏技术多样发展是其原因之一。触摸屏在移动电子终端、工业显示、医疗航天、公众服务领域等应用广泛,无论是前沿的触摸屏技术,还是成熟的初级触摸屏技术都能在全球市场中找到属于自身生存的细分领域。然而市场消费者青睐的主流触摸屏技术成了众多厂商转型进入、主动出击的对象,推出产品赚取市场利润。当第一批触摸屏技术研发者赚取了市场第一桶金后,怎么引领下一触摸技术成为其优先考虑的重点。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市场需求持续上升,拉动中小尺寸的触摸屏量不断飙升。在中小尺寸触摸屏出货量一路高歌下,大尺寸触摸屏市场在2013年开始兴起,随着一体机、PC、电视、电子白板等终端市场需求上升,巨大的商机开始显现。另外,以石墨烯、纳米银线等ITO替代性材料的产业化以及红外和光学等触控技术逐渐成为可行选择。在大尺寸终端显示领域实现单点或者多点触摸功能已经不是梦想,全球触摸屏厂商开始积极抢进。

一直与TFT产业平行发展的触摸屏产业,行业发展到最后,无非是行业资源的集中和上下游的整合。但随着嵌入式触摸技术的发展成熟以及LCD厂商参与度会越来越高,触摸屏产业与TFT产业的生产协同性越来越明显,或者不远的将来,触摸屏成为TFT产业链中的一环,也未为可知。

一、席卷触摸屏行业的并购潮

全球触摸屏行业经过2007-2010年的酝酿、2010-2011年的快速发展到2012年的市场需求总爆发,到目前已经进入了市场成熟期。而触摸屏企业以过山车式的发展轨迹,也经历了大量资源涌入触摸屏市场,导致产品严重同化、产品过剩、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等过程,在无序的市场竞争下,在2012年开始出现了触摸屏行业的大浪淘沙,行业内部企业的倒闭、并购及整合已开始。而今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未来的触摸屏产业链的整合或将全面提速。

从终端市场看,2013年虽受到高端智能手机面临市场日趋饱和、平板电脑同质化等各种问题的困扰,然而触控面板市场依然保持成长动能。据Displaybank预测,2013年中小尺寸电容式触控面板出货量约为10.6亿片,同比增长35.4%;大尺寸电容式触控屏出货量约为2130万片,同比增长6.5倍。

一边触摸屏市场依然在增长,一边企业倒闭、并购,产品过剩等现象在触摸屏行业一再上演,只能说明行业资源正逐渐往少数大企业集中。目前,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区域分布着五六百家触摸屏厂商,除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之外,触控笔记本、工控等市场对触摸屏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之中。触摸屏厂商客户群很广,并且分化严重。随着竞争越趋激烈,上下游垂直整合并购有加速趋势。

1、触摸屏行业领域内的并购潮

2013年以来,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个触摸屏企业借助上市公司资本进行了一场并购大赛,这场并购运动几乎席卷整个触摸屏行业。触摸屏行业企业间的并购、扩产、停产等接连上演连台大戏。

今年6月份,上游触控功能器件厂商长信科技将并购之手伸向中游模组领域,增发市值约4.01亿元的股份收购赣州德普特。完成收购之后,长信科技直接具备触摸屏模组生产能力,成为产业链一体化的触控厂商。此次并购,长信科技在完成该次产业链的整合后,将缩短与终端用户的距离,并减少产业链的沟通环节,这有利于公司的成本控制。

8月,经营业绩下滑明显的上市公司星星科技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以交易价格逾8亿元并购深越光电100%股权。星星科技在行业呈现一体化的趋势下,并购深越光电有利于公司迅速切入触摸屏模组领域,获得优质客户资源,对现有业务形成良好的补充和延伸,并实现跨越式发展。

9月,新亚制程以非公开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平波电子100%股权,其中以非公开发行股份方式支付的比例为88%,以现金方式支付的比例为12%。标的资产经协商,双方交易价格暂定为17000万元。

10月,联合化工公告江西合力泰借壳上市方案,这家亏损连连即将被*ST的化工公司转型触摸屏制造厂商。联合化工向合力泰原股东文开福等以4.14元/股的价格增发6.69亿股,以收购其所持有的合力泰100%股权。收购完成后,合力泰将成为联合化工的全资子公司,而原控股股东文开福将持有联合化工28.14%的股份,成为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合力泰借壳上市的同时还抛出配套融资方案,向其他特定投资者增发9000万股,融资3.73亿元,用于合力泰投资建设触摸屏和盖板玻璃的产能。这两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亿元,建设期一年半。建成后,合力泰将新增1800万片无缝贴合触显一体化模组和7500万片触摸屏盖板玻璃年生产能力。

11月,据称第一家退出触控产业的公司台湾牧东光电旗下苏州子公司的全部股权将被出售,厂中的触控设备和相关业务将被一同卖掉。台湾牧东这次计划出售的MuttoOptronicsGroupLimited,是牧东100%投资的控股公司,MOGL公司转投资的牧东光电(苏州)有限公司为牧东集团唯一生产据点。过去牧东的触控面板产品全数透过MOGL公司向牧东苏州公司采购。牧东将主要生产基地完全出售,等于是把触控设备、业务完全出售,只剩下在台北的总部。牧东宣布,该部分股权,交易股数达2.091亿股,每单位交易价格约0.24美元,交易总金额约5100万美元,合计人民币3.045亿元。购买牧东光电苏州子公司的企业是山东精密。

这些上市公司产能扩张的动力强劲。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上市公司则开始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力图垂直整合,打造全产业链的触控屏幕生产厂商。

当前在触摸屏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下游向上游延伸以期降低成本,保证利润空间;上游向下游延伸以期掌握终端客户,而全产业链覆盖有助于增强对行业波动的抵抗力,这或许是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力量来来让更为优质资源集中在自己的受众,从而在市场上取得话语权。

信利光电产品总监陈学彬解释称,现在收购触摸屏厂的都是上游收购下游进行垂直整合,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触摸屏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规模较小的触摸屏厂经营压力比较大,主动寻求被并购;二是上游的利润越来越少,客户资源又掌握在触摸屏厂手里,为了摆脱被架空的危险要整合下游资源。垂直整合、抱团取暖将是触摸屏行业发展趋势,因为仅仅依靠单一生产环节要跟大厂竞争会越来越吃力。但上市公司的资本力量在并购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无不显示出这些上市公司在触摸屏领域的野心。 2、触摸屏行业领域内的并扩产潮

触摸屏行业的并购案背后是上市公司作为推手的结果。而触摸屏企业的扩产并不是资本的推动,而是整个触摸屏行业自发地扩产。

其实触摸屏企业间的竞相扩产并非出于企业经营者本意,扩产只是为下一轮行业起点做准备,作为高科技触摸屏产业,企业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当今科技的不断进步,一旦跟不上最新技术,将会被残酷地淘汰出局。

当前触摸屏行业的多数厂家因产能膨胀、产品跌价、毛利率下滑、市场无利润支持而叫苦不迭。如图2中的台湾触摸屏龙头厂商宸鸿,因市场需求不旺,其在台湾新竹厂的3.5、4.5代触摸屏产线暂时停止了生产,年初雄心勃勃以30亿元资金投建的福建平潭厂的5.5代OGS触摸屏产线也被迫暂缓。

虽然今年触摸屏市场竞争激烈,但触摸屏企业还是进行了产能扩充。

今年初,莱宝高科完成17.5亿再融资,投建重庆基地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OGS)项目和一条AMOLED显示面板试验线。据莱宝高科高管透露,目前,重庆莱宝第五代OGS生产线已经达到可使用状态,目前OGS触摸屏产线正处于爬坡期。

欧菲光也在年初完成14.53亿元融资之后,今年10月再推40亿元定增方案,计划投建中大尺寸电容屏扩产和高像素摄像头模组扩产项目。

5月份,宇顺电子曾募资4.15亿元用于中小尺寸电容式触摸屏与超薄超强盖板玻璃生产线建设两项目。而按本次拟募资总额4.83亿元计算,年内已经累计融资近9亿元。这些资金也给宇顺电子年底的扭亏带来了新的希望,并且可能会助推宇顺电子逃脱“ST”的命运。

超声电子也在5月份重启融资额达8.5亿元的定增事宜,计划投建年产25万平方米电容式触摸屏,以及铜覆板相关项目。这起投资2011年开始筹划,2012年一度因超声电子股价低于增发底价而无疾而终,如今旧案重提,已上日程。

粗略统计,上市触控厂商已完成和计划中的募资总额就已超过110亿元,而实际投资额将可能更高。巨量投资无疑加剧产能膨胀,身处行业其中的人们没能忘记,触摸屏产业正处于激烈竞争的变局当中。

触摸屏企业通过股市融资或借壳上市,实施了一系列地并购和扩产,达到其在触摸屏行业内进行垂直整合的目的。虽然这些企业在触摸屏产业链所处于的位置不同,但通过向上游或者下游的整合加以完善自身,抵御未来市场风险。如图3

但触摸屏企业的扩产却与其业绩有点背离。莱宝高科将业绩不理想归结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2011年、2012年相比较,该公司今年产品价格平均下降大约30%以上,触摸屏模组和触摸面板销售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增收不增利。莱宝高科总经理李绍宗坦言,部分主要客户业务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并加大自制比例,电容式触摸屏产品来自原主要客户的订单量及售价大幅下降。触控模组厂商宇顺电子2012年出现亏损,而今年前三季度仍深陷亏损泥淖中;盖板玻璃生产商星星科技今年前三季度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亏损。上市触控厂商中,背靠三星、联想等大客户的欧菲光业绩相对要好些,而超声电子如没有印刷电路板业务的补充,业绩也很糟糕。

其实这一有驳常理的现象有深层次的原因。由于下游电子产品行业具有更新升级快、成熟产品价格下降快的双重特点。随着下游产品的价格下降,客户会要求供应商降低价格,并逐级向产业链上游传递。另外,触摸屏行业作为一个高度定制化的行业,每一款触摸屏产品生命周期都非常短,这就要求生产商有足够快的爬坡速度,在出货量最集中的前三个月内就能迅速将良品率提高到非常高的水平,才能达到经济效益。

基于这些原因,产业链一体化的触摸屏厂商更能抵抗风险。这样的背景下,上游触控元器件厂商想要向下游业务延伸,中游模组要向上游业务拓展,造成“上压下挤”的局面。所以触摸屏行业内的并购比扩产更为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因为并购发生之后,行业产能并没有太大变化,对于整个触摸屏行业影响不大。总体来看,整合还是比新建触摸屏产线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重复建设的现象以及恶性竞争行为。

二、重心转移中的触摸屏产业链

据工信部统计,中国大陆加工的各类终端电子产品如电视、显示器、笔记本、手机等产量已占全球50%以上的份额,电子产品对外的出口和消费潜力巨大的大陆市场对拉动触摸屏产业的发展非常明显。得市场者得天下,大陆市场始终都是全球触摸屏企业不可忽视的战略要地。

随着全球显示面板产业重心逐渐转移到大陆,作为上游的触摸屏产业重心近几年也加快转移到大陆的步伐,台湾曾作为全球主要的触摸屏产区,其份额正逐渐下跌,而大陆触摸屏企业凭借着大陆市场的有利因素,扩张势头迅猛,全球市占比不断增长。

目前,台湾仍为全球最大的触摸屏出货地区。预计在2013年全球触摸屏出货量市占比重,台湾地区约占36%,而韩、日各占16.3%、10.5%。而大陆触摸屏产业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全球市占率快速提升,预计2013年将达到33.5%。随着触摸屏产业全球制造重心的转移,大陆的触摸屏出货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超过台湾,成为全球触摸屏出货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如图5

全球四地触摸屏产业凭借各自的优势,掌握全球产业链话语权。其中,台湾厂商擅长量产、韩国厂商技术领先,而日本厂商则掌握着触摸屏上游关键材料、大陆厂商依托巨大市场攻城略地。

1、产能快速提高的本土触摸屏厂商

触控面板生产垂直整合是行业发展的趋势,相比大陆触摸屏产业,台湾早已完成了触控面板生产垂直整合(从上游包括玻璃基板、PET薄膜、ITO靶材、光学胶等,中游包括ITO玻璃、ITO薄膜和IC等组件,下游为触摸屏模组)。而大陆触摸屏产业从今年才开始进行大规模地垂直整合,从大陆触摸屏产业链分析,大致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上游是ITO玻璃,各种胶材、ITOfilm、控制IC等原材料供应商,除了玻璃基板、ITO玻璃、ITO薄膜国内有少量供应商外,其它都需进口,包括PET-film和大部分玻璃基板,主要技术也掌握在日本厂商手中,沿产业链自上而下,利润空间逐渐被挤压,大量利润被上游厂商攫取。国内ITO导电膜生产厂商为万顺股份和欧菲光;中游是触控面板制造和触摸屏组装厂商,下游则是不同类型产品整机制造厂商。大陆触摸屏企业大多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竞争激烈。如图6

目前,大陆生产触摸屏的厂家两三百家(包括台湾在大陆投资的生产厂),电容式触摸屏厂商大多都是从电阻式触摸屏厂商转来的,如华睿川、瑞阳、北泰、晨兴、点面、合力泰、欧菲光、健创。一开始就有能力生产电容屏的大陆厂商如信利、BYD、中华意力及中南维达力等几个厂商。另外一部分是从LCD面板、液晶模组厂商涉入触摸屏领域的。

由于大陆本土触摸屏企业在技术和产能方面的不断提高,终端品牌厂商如中兴、华为、三星、LG等巨头厂商为了降低成本,抢占市占率,开始把触摸屏订单转移本土配套企业。目前,殴菲光、宇顺电子、莱宝高科、超声电子、长信科技等触摸屏厂商产能较满,订单充足,台湾触摸屏厂商的大量订单也随之转移到大陆触摸屏厂商生产,大陆触摸屏企业间的垂直整合、并购也加快了这一进程。

为阻止或延缓这一趋势,在今年年初,宸鸿光电旗下的厦门宸鸿科技已向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宣布将对诺基亚(在中国大陆业务)、华宝通讯以及大陆触摸屏领头羊欧菲光3家公司提出专利侵权诉讼。其中,欧菲光被诉提供给华为C8812E智能手机的触摸屏产品侵犯了TPK的SITO结构专利;TPK对欧菲光以及手机零售商厦门中博贸易,连带求偿6060万元人民币,并提请中止侵权产品销售。

欧菲光所主张的诉讼请求,业界分析其不是一起纯粹的专利纠纷诉讼,而是宸鸿科技与欧菲光商业竞争中所用的策略。目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拖延欧菲光定向增发的进展,既是欧菲光定向增发所募资15亿投向触摸屏扩产项目。如果欧菲光募资顺利,南昌欧菲的中小尺寸电容式触摸屏扩产项目和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扩产项目。新建的年产4000万片中小尺寸电容式触摸屏生产线及年产300万片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生产线将对宸鸿科技带来更大的威胁。而作为宸鸿科技的竞争对手欧菲光从其内部挖了不少人才,这也加剧了双方的竞争程度。

随着大陆触摸屏企业开始掌握源头技术,特别是欧菲光,在新的触摸屏技术MetalMesh上的全面布局,涵盖了上、中、下游。针对台湾NB品牌商,欧菲光来台推销其MetalMesh产品,锁定在14英寸触控面板,相比主流单片式OGS触控面板报价再低3~5%,贴近现行的GFF薄膜触控,让台湾OGS触摸屏企业感到不小的压力。除了欧菲光,还有苏大维格(SVG)也提出了自家的大尺寸透明导电传感膜(pTCF)。

2、大陆与台湾厂商的价格战

2013年无疑是触摸屏市场的行情年,电容触摸屏通过前两年安卓系统的培育,在安卓系统上升到市场80%的份额以上的情况下,出货量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50%左右,即使现在触摸屏市场不景气下,需求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可就在这么好的行情下,电容触摸屏的价格却被腰斩,几乎不到年初价格的一半。主要原因是触摸屏行业价格大战。苹果转向In-cell触摸屏,按道理来说,得利的应该是OGS触摸屏。然而OGS触摸屏在HTC、诺基亚和大陆二线品牌产品上表现糟糕,它贵族式的价格让更多的厂商跟随三星,转向了厚度和重量优势相差不多的GF电容触摸屏。受此影响,大陆G+Fsensor阵营厂商顺势力崛起。

去年以前红火的GG电容屏行情,造成G+Gsensor阵营的台系厂TPK和胜华主动扩产。而iPad的疯卖,也终于让日系电阻屏厂主动加入到G+Fsensor的电容触摸制造中来。但是去年底苹果发布iPhone5手机突然转向In-cell触摸屏,并且iPad的G+Fsensor订单也全下给了日本企业,让台企的产能一下子空置下来。台企为了保住这些产能,只好西进大陆,争夺中华酷联的订单,直接挑起两岸触摸屏行业价格战。

在此之前,大陆G+Fsensor电容触摸屏的主要材料如Pet、ITOFilm、胶材等,从日、韩、台进口,而日、韩、台厂商为了保住原来苹果、三星、诺基亚、HTC等当时国际一线品牌大厂的订单,配额给大陆厂商的触摸屏用材料数量有限,价格居也高不下。当时大陆厂商万顺ITOFilm导电膜实现了量产并商用化,一下子把原材料的供应缺口给补上,并且把价格也拉下三分之一,给大陆G+Fsensor阵营的厂商有了降价的空间。

大陆触摸屏行业领头羊欧菲光大力扩产,在市场竞争中充当价格屠夫角色。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与中华酷联结成攻守同盟,扩产G+Fsensor产品。为了打压台企的OGS触摸屏,把原来就低于台企的价格,再降三成,并且通过大量挖角台企技术管理人员,把台企青黄不接的人才储备掏了个底朝天,以反制台企。

台湾触摸屏企业在此次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首先是牧东,由于经营陷入困局,不论是产能、技术在产业中均居于下风,牧东将主要生产基地完全出售,等于是把触控设备、业务完全出售,只剩下在台北的总部。接着是F-TPK宸鸿于11月宣布其现有新竹厂3.5代线及4.5代线所有运作暂时全面停止(停产)。这说明它即使在收到苹果念及旧情的第五代iPadAir以及第二代iPadmini的安慰订单下,仍是举步艰难。

最后是胜华、接口,今年前三季仍各自交出每股亏损3.16元、1.61元的成绩。洋华尚未公布第三季财报,不过上半年每股也亏损0.15元。其中,胜华决定自四季度开始,台湾环中厂、大陆东莞厂两条旧生产线停工,每个月可节省至少1.5亿元的厂务固定成本,这也是继宸鸿旗下达鸿本月初宣布新竹厂停产以来,第二家宣布关闭产线的触摸屏厂商。

台系触摸屏大厂的逐渐衰弱,表明了台湾触摸屏产业也正在萎缩。在大陆触摸屏产业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全球触摸屏产业制造重心将转移到大陆。

来对触控领域影响深远。目前,全球只有两家厂商具有内嵌触控产品量产能力,一个是日本Sharp,另一个是位于台湾竹科的剑扬公司。

对众多传统触摸屏产生来说,短期不必担心In-cell替代,该技术很难在三年内成为主流。因为良率问题,虽In-Cell触控面板未来市场虽前景广阔,但变数仍在。

On-Cell是指将触摸屏嵌入到显示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间的方法,即在液晶面板上配触摸传感器,相比In-Cell技术难度降低不少。三星、日立、LG等厂商在On-Cell结构触摸屏上进展较快,目前,On-Cell多应用于三星AMOLED面板产品上,技术上尚未能克服薄型化、触控时产生的颜色不均等问题。

3、ITO替代材料取得突破

之所以出现ITO替代材料,是因为从触摸屏厂商本身看,主要降低成本。从触摸屏产业上游材料的成本分析,ITO材料占据40%左右。且随着触摸屏行业的发展,对ITO材料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作为稀有金属的铟,不但价格随之不断上涨,而且将会有告罄的危险,所以ITO替代材料的出现也顺理成章。

目前,ITO替代材料取得突破性进展。大陆触控厂商欧菲光自主开发出纳米银触摸屏技术。而借壳联合化工的合力泰也正在研究石墨烯触摸屏技术。这两种技术均放弃了ITO(氧化铟锡)导电膜作为关键器件,采用了替代材料,可以部分避免因金属铟价格波动造成的成本负担。

中国数字视听网微信公众平台:
搜索“数字视听网”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平台,开启视听行业新闻资讯新旅程!
MAXHUB
索尼
快捷
产品关注排行
"扫一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