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
创维
康佳
当前位置:中国数字视听网首页 > 平板电视 > 观察 > 正文
快速搜索:

智能TV的“抉择”:卖产品还是卖服务?

2012年12月06日 09:31  来源:家电网  字体【   

【中国数字视听网讯】2010年,互联网电视之风戛然而止,2012年,新生的智能电视再度启程,是推动中国彩电行业走向巅峰的希望,还是下一个互联网电视“杯具”。

围绕智能电视的命运,从智能电视到云电视再到智能云电视,这一年,电视概念层出不穷,这一年,海信、长虹、创维、TCL等主流彩电厂商争论不休。

互联网电视的“前车之鉴”

据了解,2009年在国内液晶电视行业进入快车道之际,国内彩电厂商逐渐分离成LED和互联网两大液晶电视发展方向。

当时的国内彩电巨头TCL选择了后者——互联网电视,然而紧随着广电系统对互联网电视内容监管的强化,TCL互联网电视之路一下走入“死胡同”。

2010年8月份,TCL以一份亏损3.34亿港元的中期财报间接宣告了其互联网电视战略的失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年选择走LED产业路线的创维和海信则迎来了高速的发展,海信电视时下的市场领袖地位与当年的战略抉择不无关系。

那么,2年过去了,升级版的智能电视带着操作系统(OS),驾着“云层”(cloud),满怀服务(service),高调来袭,是炒作还是革新,智能电视能否为中国彩电行业带来不一样的气息?

日系衰落中韩崛起 智能电视走向前台

2001年,当人们还在预测CRT电视未来的时候,第一代平板电视已经悄然出现在国人的视野。

当时的中国平板电视市场,日系彩电厂商一家独大。松下等离子、夏普液晶电视甚至于索尼、东芝电视,因当年日系彩电质量可靠,至今国内消费者家中仍然大量保有过去十年间所购买的日系彩电产品。

彼时的夏普、松下不仅牢牢掌控液晶电视面板技术,同时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的彩电产品市场份额。

在上世纪日本经济高潮迭起的时代,以索尼、夏普、松下为代表的日系彩电厂商在全球彩电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当年一度拥有二十余家彩电生产企业的美国也不得不甘拜下风,将全球彩电市场拱手相让给了日本人。

仅仅在2005年之前,有着“液晶之父”称号的夏普依然牢牢控制着全球彩电市场的运势。

如果说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的幻灭致使日本步入20多年的“平成大萧条”,那么2005年后韩国三星电子和LG的崛起,则直接将松下、夏普等日系彩电厂商拖入了退潮深渊。

久经沙场的日系彩电商怎么也不会想到,严控核心技术并将彩电产品外包至台湾、韩国甚至中国大陆的举措会给如今的日系彩电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技术顶尖,价格不给力,日系彩电品牌已然走下往日的神坛,成为市场竞争的牺牲品。

当松下、索尼、夏普三家去年总计亏损1.6万亿日元的财报传来时,有日本媒体即评论道:“日系彩电厂商一直沉迷于技术研发而没有注意到中韩竞争对手的价格战攻势,日本企业引以为自豪的高精尖技术恰恰是日系彩电厂商失去世界主导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自2005年韩国三星电子开始在全球彩电市场展露锋芒以来,韩系彩电厂商的全球攻势一年盖过一年。

依靠早年给日系彩电“打工”的经历,三星在不断的积累中成功实现彩电事业“逆袭”。不仅在彩电产品销售方面,在日系传统占据核心的液晶电视面板领域,三星和LG两大巨头在短短的7年之间,同样显现出了难以置信的成长。

由CRT电视成功开荒至平板电视的日系彩电厂商仅仅享受了约4年的光景便被韩国以及后起中国彩电企业所超越,液晶电视的更新换代在这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市场的潜力向来是全球各大彩电企业觊觎的肥肉。早年以10年为一个周期的彩电产品更新换代,不仅让日系在中国吸金超过20多年,也让韩国三星、LG等液晶电视新秀在中国风光了近7年的时间。

然而从2001年至2012年,整好度过了全球平板电视发展10年时光的中国消费者,才刚刚迎来平板电视的更新换代高峰。

根据今年5月份一份全球电视机市场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报告显示,全球电视机的换代已从8.4年下降至6.9元,在新兴国家市场平板电视仍将是主要的更新换代产品。

就是在这样一个中国彩电市场历史的关口,2012年“智能电视”以其独立的姿态大规模走上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前台。这距离高调推广智能电视产品的2011年CES消费电子展,也才仅仅过去了1年的时间。

有“头脑”实“笨拙” 智能电视口号大体验差

拥有智能化的操作系统(OS)被誉为是智能电视与普通液晶电视、互联网电视的最大区别。能像iphone5一样自主下载APP应用,能做到声音控制、手势控制,能做到人机交互和创新的用户界面,智能电视概念的一经推出,着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

然而有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于智能电视的态度却呈现“围观者多,购买者少”的现象。“人机交互不顺畅”、“价比天高”、“内容奇缺,应用粗制滥造”等等用户使用评语频现各大媒体、网络。

“目前整个智能电视的生态链,还远远没有智能手机成熟。”一位智能产品应用软件开发人士表示,“常见模式是彩电厂商建立自己的应用平台,拿下载分成、广告分成等方式激励开发者,但目前智能电视应用的下载量很小,所谓的分成实质上是“水中月、雾中花”。

没有充足的开发来源,内容不足、粗糙,对于拥有潜在购买力的智能电视消费者来说,智能电视厂商所提供的定制化内容与应用功能服务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并不明朗。

事实上,尽管智能电视产品拥有自主的操作系统,但智能电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能不能做到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一样,以更为便利和舒适化的操作形式来使用?这对于国产智能电视厂商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看来,智能电视产品陷入了两难的处境,内容与服务上拼不过个人电脑,操作便利上拼不过智能手机。

海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智能电视的接通率仍偏低,平均激活率约27.5%,月活跃率仅为12.1%。

不容回避的现状是,夜间时段智能电视几乎被其他电视屏幕分流殆尽,缺乏内容和应用让智能电视用户沦为孤独的“看客”。

作为客厅的“主人”,智能电视如何摆脱与传统液晶电视流于“同质化”?对于已经拥有了“头脑”的智能电视来说,市场消费者或许更期待其能以不一样的使用形态呈现在客厅,而并不仅仅是放大版的个人电脑或仅仅是升级版有脑子的“互联网电视”。

仅以联想集团推出的K系列智能电视为例,该智能电视内置语音搜索功能存在很大不足,搜索效果不理想或用时过长均显现出智能电视产品的不成熟。

在智能电视运行语音搜索功能时,不但需要全网寻找标签,更需要积累极其庞大的数据库信息,彩电厂商实际上并未将自身智能电视产品的不足之处明确地传达到消费者,这也是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智能电视之后大呼上当不满的原因之一。

智能电视“隐形成本”大 消费者难“知情”

在未来国内彩电更新换代高潮背景下,智能电视产品需要面临更多的带宽成本问题。相比于被动接收的数字信号电视,智能电视接收更为自主,选择性更强,收费也更高。

然而,在消费者购买了智能电视后,随之而来的带宽成本以及带宽速度问题,在国内各大智能电视生产厂商的宣传中,极少提及。

更少提及的还有与智能电视相关应用配套的外设设备成本。包括TCL、康佳、创维等国内几家主要智能电视厂商旗下的智能电视产品均涵盖了诸如云控制、云游戏、云健康等不同概念服务。

但实际上,诸如电视测量体重,家庭游戏等服务均需要额外的控制设备来实现,即消费者在购买一台智能电视产品后,若要完全享受相关应用服务,还须自费购置外设设备,成本在无形中大幅攀升。

卖产品还是卖服务? 国产彩电面临抉择

经历了近2年的潜行,从非智能时代到智能时代,智能电视为国产彩电的发展带来一些机遇,但实际销售情况并不理想,消费者拒绝买账,智能电视市场影响十分有限。

除了潜在消费者“不感冒”,对于已经拥有了国产智能电视的消费者来说,如何提升这些用户的体验效果?怎样拉高智能电视用户的好评率?这成为2013年国产彩电厂商需要面临的共同难题。

2005年前的日系彩电生产商,依靠多年的核心技术统治全球CRT和LCD彩电市场20多年,2005年后的韩国三星电子和LG电子凭借犀利的价格攻势和紧追赶上的技术水平将日系彩电挤下神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未来的中国彩电企业在攀登电视巅峰的道路上是继续依靠电视产品本身来争夺领袖地位还是仿效苹果公司,借助新生的智能电视生态链,靠销售应用与服务来实现自身崛起,这将是创造下一个彩电历史时代的新“抉择”。

[TCL]42V10FBE
[TCL]42V10FBE
价格:6990元
[瀚斯宝丽]小卡车
[瀚斯宝丽]小卡车
价格:3980元
[海信]LED46T28GPN
[海信]LED46T28GPN
价格:面议
[三星]46C6900
[三星]46C6900
价格:面议
[松下]TH-42S10C
[松下]TH-42S10C
价格:6999元
MAXHUB
索尼
快捷
产品关注排行